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广贤路107号1号楼2层
邮箱:marketing@shmlrs.cn
辽ICP备1801775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上海
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
Copyright © 大连美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 :0411-88149722
市场部电话:15714113298
客服时间 :工作日 9:00-17:00
基因检测报告
脂肪代谢能力
脂肪是三大能量来源之一,脑组织中60%的成分是脂肪,脂肪是身体的能量储备。脂肪也是饮食中必需的一环,有保护体内重要器官和吸收油溶性维生素A、D、E和K的用途。
检测结果
饮食建议
a.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脂肪的摄取量不宜超过总热量的25~30%。女性摄取55~65克,男性每日不宜超过90克。
b. 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对健康并无益处,也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食用反式脂肪将会提高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率。一般来说,口感很香、脆、滑的多油食物就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饼干、巧克力派、蛋黄派、布丁蛋糕、糖果、冰淇淋等等,另外速食店和西式快餐店的食物以及现制现售的奶茶反式脂肪酸含量也比较高。
c. 脂肪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物质,是重要的能量来源,适量的脂肪能够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但过量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身体肥胖,因此,应当在生活中注意成人的脂肪摄入量,保证不过量也不缺乏。
脂肪的种类
报告解读
特别声明:
a. 本检测只对本次受检样本的结果正确性负责,并承诺在当前科学技术条件下所有检测结果是真实的、有效的,有关检测结果的解释权归精准医疗联合实验室。
b. 出于科学研究需要,样本群体健康信息与样本检测基因信息可能会用于研究分析,但这种分析只针对样本组,不涉及个体隐私。
基因检测的局限性:
a. 该检测无法覆盖所有与该项目相关的位点。
b. 基因只是影响脂肪代谢能力的部分因素,其他可能的因素包括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等。
C. 该结果仅供参考,不能用于临床诊断。
检测基因
PPARG
PPARG受体是脂肪形成的关键调节剂,他能抵抗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如果PPARG基因上的位点rs1801282发生突变,会使PPARG受体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造成体重增加。这种突变基因型的人增加饮食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能预防腰围变粗和长胖。
载脂蛋白A5基因(apolipoprotein A5 gene,APOA5)位于人类染色体11q23,基因全长1889bp,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构成,共编码366个氨基酸。APOA5是载脂蛋白家族的一员,有调节血浆甘油三酯(TG)分解代谢的作用,APOA5的基因变异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增高,体重增加。研究发现,AP0A5基因上的一个SNP位点rs662799的等位基因由G突变为A时,有高脂肪饮食习惯的人会导致其体重增加;而无此类突变的人,其体重的增加与膳食中脂肪摄入量过多无关。
脂肪的作用:
脂肪能够供给人体热能,保护皮肤内脏(在心、肾周围沉积形成脂肪垫起到减震预防损伤的作用),防止毛发干枯,保持体温恒定,构成人体组织细胞,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吸收、利用并能影响组织功能,提供身体必需的脂肪酸,且能增进食物的口感、饱腹感,具有抗饥饿的作用。若脂肪摄入不足,不利于人体器官组织中的细胞构成,不利于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和利用,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但是脂肪摄取过量会使其堆积于体内,增加体重,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或心脏疾病,男子体脂超过20%,女子超过30%就属肥胖。肥胖者易患糖尿病、胆结石、高血压、心脏病、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脂肪过多会影响蛋白质和铁的吸收,还会影响人的耐力及其他运动能力。
脂肪的代谢:
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上段经各种酶及胆汁酸盐的作用,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等。脂肪吸收后在体内代谢的生化过程主要分成: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血浆脂蛋白四类脂类物质的代谢,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饮食营养、体内生化酶活性等复杂而精密的调控,转变成身体各种精细生化反应所需要的物质成分。
Dr Gene 课堂
这些食物可以帮助你“消灭”脂肪:
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还富含亚油酸,可减少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
燕麦含极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
冬菇含有谷氨酸等18种氨基酸,可降低血压、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有宁心保肝、安神定志,加强体内废物排泄等作用。
苹果含有丰富的钾,可排除体内多余的钠盐。其丰富的果酸,具有防止脂肪聚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Gerken T, Girard C A, Tung Y C L, et al. The obesity-associated FTO gene encodes a 2-oxoglutarate-dependent nucleic acid demethylase[J]. Science, 2007, 318(5855): 1469-1472.
[2] Fisher E, Schreiber S, Joost H G, et al. A two-step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CAV2 rs2270188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teraction with fat intake in type 2 diabetes risk.[J].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1, 141(2):177.